8月11日,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在西安举行。全会听取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围绕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等重点任务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成效、话经验,立目标、定举措,找准实践切入点着力点,交流探讨如何聚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弘扬升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推动中华文明标识地和人文景观地串珠成链
“突出溯源、寻根、铸魂,推动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重要标识地、人文景观地串珠成链,挖掘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打造中华文明传承展示主轴。”8月11日,省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书记、黄陵县委书记刘矿平表示,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近年来,黄陵县全面加强黄帝陵文化研究阐释和传播弘扬,联合中国社科院整理了100余万字黄帝陵文化资料库,联合省委宣传部设立10项专项课题,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研究提出“123”理论体系并设立黄帝陵主题教室、开设专题课程,持续优化提升清明公祭典礼仪程仪轨,打造“黄帝陵+非遗/红色/乡村振兴”研学路线,在香港举办“寻根黄陵 陕耀香江”主题展及推介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矿平表示,黄陵县将进一步整合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资源,深入开展黄帝陵文化研究挖掘阐释,推进黄帝陵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用艺术语言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
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提出,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8月11日,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惠敏莉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文物、文艺、民俗等对外展览展示,用艺术语言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
“文艺是滋养心灵的清泉,也是强健精神的良器。”惠敏莉表示,西安演艺集团和西安易俗社秉持抓精品思路,涌现出众多斩获大奖的精品力作,创作与演出量质齐升;通过“创作输出”向世界展示了陕西厚重而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了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惠敏莉说,西安易俗社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格鲁吉亚、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学术讲座、艺术交流演出,推动秦腔艺术的传播走向国际化。今后将结合《意见》精神,以文兴业,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利用,让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去”。
以文旅融合之笔绘就“诗与远方”美好画卷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
柞水县拥有孝义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牛背梁、柞水溶洞等旅游景点串珠成线,曾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文化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作出详细部署,为我们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旅游名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和政策支持。我们将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理念,依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朱家湾村等“金字招牌”,用好用活柞水木耳、柞水渔鼓、柞水十三花、盘龙七药等特色品牌,持续开发非遗、演艺、赛事、美食等主题游,精心打造具有柞水文化特色、彰显秦岭山水之美的旅游线路,全力创建牛背梁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努力以文旅融合之笔绘就“诗与远方”美好画卷。
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利用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做好非遗活态传承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北枕长城,东临黄河,南接关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区域,孕育了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陕北地区的非遗活态传承利用使命重大、意义非凡。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机遇,结合自身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互鉴的新路径。加强传统文化空间保护,重现传统民俗活动场景,让非遗传承融入日常生活。加强陕北说书等非遗传承发展和数字化转化,通过培训、展览、传承、体验等方式,提升传统技艺影响力,打造一批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格的新产品。
以融媒创新推动红色文化润心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指出,深入挖掘阐释红色文化时代价值,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将持续创新内容形式,打造立体化红色传播矩阵,综合运用图文、短视频等全媒体手段,讲好红色历史人物故事,开办好《镇巴党史·红色沃土》等专题专栏,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感染力与时代感。
同时,我们将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常态化做好烈士纪念日镇巴县烈士公祭活动等宣传报道,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广泛参与“青少年讲红色故事”、“红色资源”征集、“红歌比赛”、“重走红军路”等活动的宣传报道,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感悟、传承红色精神的热情和主动性,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