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界动态
  2.   /  详情
今日关注 | 证监会明确今年重点改革任务!……西安市举办投资合作茶话会
发布日期:2023/02/10
阅读量:760
来源:曲江文化金控

本地要闻

一、西安:加快文旅复苏 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2400亿元以上

市文旅局提出,坚持塑造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围绕“三都四城”建设,叫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据介绍,通过艺术创作、科技运用、视听化表达,让西安文旅IP活起来。打造西安年 长安夜”“中华二十四节气等品牌活动。

“展望今年的各项工作,目前文旅事业发展正处于全面复苏的重要窗口期,文旅产业作为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面临着诸多新机遇。因此,在确定目标任务、主攻方向等方面,力求按照最高目标、最实举措、最好效果来谋划、来推动、来落实。”孙超举例说,比如确定了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超过18%、2400亿元以上,始终保持西安文旅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及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上持续发力,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厚重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包容在西安交相辉映,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来源:西安发布)

二、西安市举办“聚焦科创新定位,佳节共话新合作”2023迎元宵投资合作茶话会

2月5日兔年元宵节当晚,我市举办聚焦科创新定位,佳节共话新合作”——2023迎元宵投资合作茶话会,一场企业与西安之间的双向奔赴在永宁门外展开。在活动现场,市投资局从长三角、大湾区等省外重点区域邀请部分上市科创类企业负责人齐聚永宁门外,共赏城墙元宵灯展,共话西安双中心未来发展前景。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决策部署,聚焦我市双中心定位建设发展,加强我市与科创类企业的对接联络,招引更多科创类企业投资西安。

市投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西安将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发挥西安的科教、产业和地缘、资源优势,抢抓国内外发展机遇,策划举办西安市产业·资本·生态招商大会——2023年产业投资合作年会”“直通欧盟等招商活动;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持续招引含金量大、含绿量足、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及科创中心落户西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来源:西安市投资局)

经济金融

一、证监会明确今年重点改革任务!十大要点

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行动员部署。

会议要点:

1.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聚焦支持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统筹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统筹股市和债市协同发展,统筹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推动培育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大力提高对各种所有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服务能力。

3.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各相关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4.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树牢大投保理念,推动加强行政执法、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的机制衔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积极探索更多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的路径。

5.全力以赴抓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扎实细致做好制度规则制定修订、在审企业平移、技术系统准备、监管转型、廉洁风险防控等工作,集全系统之力推动这项关乎资本市场全局的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6.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深化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

7.增强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政策对科创企业的适应性和包容度。大力推进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在服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8.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权益类基金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9.围绕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加强各条线监管力量统筹,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督促行业机构完善合规内控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

10.稳妥有序化解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协同打击金融乱象,净化市场生态。(来源:证监会)

二、150家期货公司去年净利109.89亿元 总管理规模近1.5万亿元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4亿元,净利润14.8亿元。截至去年末,期货公司全市场总管理规模(总客户权益)近1.5万亿元,2022年实现净利润109.89亿元。(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三、去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过半投向民营企业

据银保监会,去年,银保监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2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增速为11.1%。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3.6%。重点引导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贷款全年合计新增7万亿元。(来源:中国经济网)

四、发改委密集释放信号 政策组合发力推动投资跑出“加速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持续释放信号:今年将以高效有力举措推动投资跑出“加速度”。提前批次地方专项债有望加快发行使用,市场预测今年专项债将继续扩容。据悉,今年投资工作将重点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内涝治理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张建民表示,一季度将加快推动提前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来源:上海证券报)

行业资讯

一、7400亿金融工具近半数投向五个经济大省 今年形成大量实物工作量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下称“金融工具”)是去年稳投资、稳经济的关键。近期省级政府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各地获得的金融工具的额度、项目进展、撬动投资规模等情况。据统计,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江苏五个经济大省获得金融工具的额度合计3417亿,占全国总额度的46%。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已在去年11月底之前全部开工。此外,多地表示今年要更好发挥金融工具的撬动作用。官方和市场都预计,随着金融工具支持项目陆续进入建设期,今年将形成大量实物工作量,进而助推经济整体好转。(来源:财经网 )

二、2月6日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两地旅游热度激增

2月3日上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布《关于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通知》明确:自2月6日零时起,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预约通关安排,不设通关人员限额。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此外《通知》还规定了自香港、澳门入境人员,如7天内无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无需凭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等一系列优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