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界动态
  2.   /  详情
政策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4/08/09
阅读量:845
来源:中策管理咨询

二十届三中全会 《决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第二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围绕国资国企的发展,从管理监督、经营发展、深化改革、考核评价与重要专项等维度指明了方向。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国资监管

国企的主要管理权限在国资委,国资委主要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通过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不会打破监管大格局的现状,但可能增加部门条线管理。国资监管的核心是保值增值,在于经济目标,有关管理部门的协同会更多在条线职能、功能性目标,由此国资的监管可能出现微调。比如水投水务公司可能增加与水利建设管理部门的互动,出版传媒类公司维持与宣传管理部门的互动。

2015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国资监管的表述为“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上一阶段更加强调的是放权,与之配合的推行董事会建设、任期制和契约化;强调集中统一监督,进行了大量非国资监管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向国资委的移交;强调保值增值,更加聚焦于经营业绩的考核。

经营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1.分类发展与聚焦主责主业。继续深入国企分类发展,分类监管的思路。企业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的构建,做链主或链长,退出非主业与不具竞争力的领域。改变国企盲目多元化,相互之间同质化发展和过度竞争的问题,从领域的扩张向竞争力构建发展。

2.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国资国企向三个主要方向积聚:第一,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比如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等;第二,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如水务、物流等;第三,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比如低空经济。

3.转型升级与重组整合。第一,转型升级,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第二,投资发展。通过投资战新产业,投资未来,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进行主业的动态调整;第三,重组整合。围绕发展目标开展战略性重组,围绕增强竞争力,开展专业化整合,实现国企实力的增强,调整企业的规模结构。

国企改革

1.原创性制度安排,开始从各种对标学习向自主创新发展,寻找适合中国国资国企发展的道路,标志着国企改革从学习向创新发展,探索新型经营决策机制。国企改革不断进行公司治理的改善,在决策领域,推动了董事会建设,执行董事改董事会、探索外部董事等;在经营领域,推动人事、分配和劳动三项制度改革,经营班子实行任期制契约化、员工薪酬实行工资总额、劳动用工实行市场化招聘;在监督领域,进行监事和纪检审计等的调整。

2.两类公司改革。十八大后一段时间内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是混合所有制,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国资的发展,既利用社会资源,也通过体制的改革促进机制完善。2022年6月,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所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混合所有制比例已经非常高。大量参股企业、海外公司的发展,需要国资国企更快更好的从管资产向管资本发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有利于加快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

评价考核

1.从经营评价到战略使命的评价,对国企不再简单的追求经济目标,对国企的评价将从简单的要求市场化竞争到实现战略价值,评价将从国企经营评价体系到国企功能与经营评价相结合。现阶段对国资的经营评价主要是服务城市战略、服务社会民生、市场竞争等维度进行分解,形成评价体系,后续评价体系将更加细分与成熟。

2.完善国企分类考核体系。国企的分类考核在大类上已经基本实现,公益类、功能类、经营类、金控类等分类已在一级集团施行,需要进一步细化集团内部各类业务的分类,很多集团是各种业务杂糅,需要从一级集团向二三级公司更细化的分类。

3.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增加值的核算与考核在央企层面比较多,但是在地方国企的应用比较少,地方国企的考核更多关注营收、利润和资产三大类指标。经济增加值=年度净利润-全部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股本资本的成本,强调了对资本的使用效率。围绕央企的高质量发展,使用一利五率的考核指标,经济增加值核算将从简单的会计利润,深化到经营利润。

重要专项

对于国企垄断领域的改革。在电力、水务、通信等领域,由于政策或自然等形成了垄断,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又没有效率的参照,使得这些企业形成了规模效益,但是经营缺乏效率,服务质量不理想。上述垄断领域又属于基础的生产要素或基础的民生领域,影响巨大,需要开展改革。通过拆分形成竞争,通过切割将业务链分解是重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