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24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大会在山东青岛开幕。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刘烈宏指出:“伴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发展面临新机遇。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夯实城市数据底座,开放城市应用场景,筑牢数据安全屏障,持续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概述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运行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这一转型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更新,更关乎城市管理流程的系统性变革和产城融合的深度推进。
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社会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数字政府则侧重于政府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以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字社会是参与持续数字互动的人、组织和事物的集合,是企业、政府和人民之间所有数字互动的结果。数字社会的特征包括信息化、全球化、虚拟化,将人、数字设备与技术、信息源等连接起来,形成新型生活和交往组织形式。
数字政府建设则是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信息化发展迈入新的阶段,数字政府定位升级,助力数字经济与百年目标。新时代数字政府的定义,以及数字政府现状与挑战,都是全面深化,创造技术发展新机遇的关键。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创新动力。根据赵立新和杨承佳的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还能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新的商业模式。
实践路径与政策支持
在实践路径上,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改革创新,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城市运行管理规则。例如,广东省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撤并调整省直单位信息中心,从根本上解决条块管理造成的条块割裂,形成了上下贯通、技术与业务融合的集约化管理体制。
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强调了设施互通、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的重要性。
结论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涉及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以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实践探索,可以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